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空巢、疾病、不能自理,面对这些养老困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空巢、疾病、不能自理,面对这些养老困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步入老龄化,养老行业飞速发展,看似百花齐放的养老模式,却依旧改变不了空巢、疾病、不能自理的养老困境,究竟我们的养老出路到底在哪里?

我国普遍的养老困境

罗淑芳说:“女儿一家人一个月最多能来看望我们一次,女婿也是独生子,亲家那边也要照顾到,况且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也大,不能勉强。”

目前罗淑芳与老伴(67岁)身体尚且硬朗,两人每月的4000多元养老金,也足以维持日常生活, “空巢”尚未带来实际的困扰。相比之下,北京东城区的李皖园老太的晚年生活就有些凄凉了。76岁的李老太身患两种慢性病,两年前行动不便后,最基本的吃喝都成了棘手问题。

她告诉记者,社区曾经有过专门为老人开设的“小饭桌”(餐厅),后来由于用餐老人越来越少,小饭桌没多久就取消了。“现在只能靠女儿每周末过来帮忙做顿饭,或带来够吃一周的包子、饺子。”

李皖园说:“女儿也53岁了,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料。”为了尽量不拖累女儿,李老太的生活是:“晚上尽量少喝水、少吃饭,少去卫生间”,“也尽可能少洗澡,万一跌倒、摔伤,就太麻烦了。”

不论是渴望儿孙亲情的罗淑芳,还是需要家人照料的李老太,空巢老人的背后是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老龄化困境。在此等困境之下,无数家庭也不得不找寻新的养老出路。

当前,各种新型养老层出不穷,抱团式,候鸟式,旅居式等,但说实话,这些养老模式真的只适合刚退休的,但还未失去自理能力的60+至75岁以下老年群体。真正慢性疾病缠身,甚至失能失智的老人如何养老,才是令无数家庭最棘手的问题。

如何走出养老困境

在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对养老院十分抗拒,对养老院印象不好的原因是,老人们担心养老院无法照顾好自己,不靠谱;或是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人不能适应;或者无法通过心理障碍,他们感到去养老院就是被孩子抛弃了;或者害怕别人说闲话等,所以不想呆在养老院。

但其实,这些印象完全来自于我们对于养老院的不了解,不信任,加以个别关于养老院负面新闻的影响,产生的片面的想象。

现在,中国已经基本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民生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国家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做关于养老方面的建设与扶持,出台了很多关于养老行业的政策及标准。如民政部颁布的,今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这些办法的出台无一不在规范约束着养老行业及各种机构,将服务与管理不断优化。并且,现在新型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也加剧了各个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服务不好、条件不好,失去竞争力就无法存活下去,因此,能存活下来,可供老人选择的机构其实都是优质的。

同时很多养老机构配置自己的专属医院、门诊,或者和大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让老人安心、让子女放心。上面我们提到的最棘手的,重大疾病或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反而可以得到最好的照护。

老人就医问诊不在是难题,有什么不舒服一键呼叫医生,医生在几分钟之内便可到达老人的房间,这是老人在家里不可能享受到的专业服务。而且还会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随时跟踪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而且基本都可以使用医保报销,减轻老人的负担。

到了新型养老机构以后,会有生活管家提供生活服务,协助老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时用餐,定量用餐,定时活动,让老人的生活更加规律。并且人老了之后,子女不在身边,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寂寞,精神空虚。

但是在新型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可以一起聊起下棋,组织兴趣社团。工作人员也会组织各类的兴趣课程,让老人退而不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样老人就不会孤独、可以从空虚中走出来,享受精神的愉悦。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