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门槛高 观念旧 养老产业尴尬前行

门槛高 观念旧 养老产业尴尬前行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浏览:1267
  • 2014-11-10 11:07:12
  • 我来说两句

       上周,两则有关老人的话题引发人们关注。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使老人如何老有所依又成为热议的话题:在昆山工作的陈先生连续三周给家住上海的父母打电话不通,最终他赶回家时二老已经辞世,身体稍好的父亲照顾瘫痪的母亲,谁知父亲猝死,母亲没有行为能力活活饿死;另一条是龙头房企万科集团推出社区养老模式挑战机构养老,让老人在社区颐养天年……


      日间护理型、日托中心型、机构养老型、养老地产型……可以说,眼下国外流行的多种养老方式在中国均已落地,加之扶持养老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中国养老经济似乎大有随时兴起之势。但实际上,各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在摸索当中都面临着种种复杂的问题,甚至有人断然说出:中国研究养老的方向完全走偏了……说了这么多年养老地产,为何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如果说《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代表着回忆与青涩,那么“致人们即将来到的老年”则更代表着现实与迷茫。


      探秘—北京首个社区养老中心


      作为首个社区化养老地产的范本,目前社会上对万科·幸福家的反映还算乐观。


      与以往会员制及机构化的养老地产不同,万科·幸福家并不是整个小区都拿来作为养老房给老年人居住,使得整个小区成为一个老年人的孤岛,而是只拿出一栋楼来做养老公寓,以供小区业主的父母居住。这样使得老年人既可以在子女的身边养老,又可以不打扰到子女的生活。既能享受到居家养老的乐趣,又能兼具机构养老的便利。


      在万科·幸福家的产品发布会之前,就已经有数十位老人报名进行体验,更有约40位老人已经完成了预订。目前在总计315个床位中,有70多位老人已入住。而这些北京万科养老产品的使用者几乎全部来自万科·幸福家所在的北京房山区。由于初步计划已收到成效,目前,北京万科已初步选定10个项目做社区养老中心布局,其中北京8个项目,分布北京东、南、西、北,形成服务网络,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可提供近3000张床位。未来,其更计划每个新项目都有一幢社区养老中心,为业主提供更贴近需求的服务,也更切实地为社会提供养老的服务。


      据万科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毛大庆透露,万科·幸福家这个投资约1亿元的“测试产品”目前仍处于投入区间,当前万科对该项目的定位是只要不亏就好,但是未来的养老事业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毛大庆表示,现在很多房企正在提的养老地产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养老地产只是养老产业的一个载体,目前,中国养老地产的概念还很笼统,有人以为简单持有一个养老公寓或医院项目并运营就是养老地产。万科在多年的研究后发现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其中很多内容还需要社会去填充,同时需要完善和合理的制度设置。


      毛大庆表示,现在大多数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只有在老人不能自理、需要协助时,才会选择入住养老公寓。但与此同时,养老公寓最好和子女不要相距太远,能让老人在得到更好照护的同时,也方便子女探望。


      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分析,近年来,北京提出了“9064”的养老发展规划,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人在机构养老。而万科用4%的机构养老设施即可辐射96%的居家、社区养老需求,实现养老需求全覆盖,无疑符合政策导向,也契合了老人的需求。


      国内外四种养老模式 基本囊括各种养老需求


      泰康养老机构的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国内外养老产业大致有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日间护理。国内有不少公司推出这样的业务,主要针对的是有独立行为能力的老人。往往采取上门服务的做法,做饭、洗衣、陪聊、散步等等类似保姆或小时工的职能,收费可以走养老保险。


      这种护理方式优点在于不需要场地,上门服务,收费便宜,适合子女不在身边的单独老人。


      第二种是日托中心。即老人的托付中心。有场地要求,最少有800米—1000米以上的场地,中心里有老年大学、运动设施、医疗服务等必备条件。这样的中心分两类:一是居住型的。即身体有疾病或者自理能力一般的老人可以选择居住于此,中心的服务人员帮助老人活动、干预生活、医疗检查、监控病情等等,收费较高。二是不居住型。即附近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将日托中心当成平时消遣的去处,排解孤独、结交朋友,并且可以建立病历卡,随时对身体进行检查。而在商业保险里有专门针对此项服务的护理险。


      第三种是机构式养老。即全管式养老。基本根据费用的高低决定责任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管理:A类,对老人的生活管理直到去世,主要是针对没有子女的老人,这种级别是最高的,也是最复杂的。护理每天起码超过六个小时,尤其在老人生命最后两年或18个月,护理次数每天更多。基本采用全封闭式管理,老人的财务也由机构管理,定期审计。B类,中间状态的老人。即身体有一些疾病,但都属于老年人常见病,不会丧失行为能力。C、随意性强的老人。基本是来机构吃饭、活动的。在韩国一些养老机构,很多附近完全健康的老人,交钱来机构养老,最直接的原因是不想在家做饭……


      第四种即养老地产。把有养老设施的房子盖好,卖给或租给老年人,真正的目标是卖房子盈利。在北京有几个不成功的养老地产案例,目前的状况是老中青三种人都居住在一个社区里,医疗配套近似于无或光有医院没医生,反正房子已经卖光,没有长期准备做养老地产的开发商当然不会贴钱做这项费力不讨好的产业。


      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某高层看来,多数房企在该领域的作为更多的是去“吆喝”一种“概念”,“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屡见不鲜。“广义上讲,开发商牵头做养老地产,不管是哪家单位,只要是把资金放在养老市场中,这都是对养老事业的支持与促进。但是从狭义方面讲,如果开发企业目的只是想借此圈地圈钱,那么情况便不是这么乐观。因为这类企业通常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可以建设较为奢华的基础设施,加之其产品在销售前期可以采取促销降价的方式售卖,所以比较容易吸引老年人前去居住。但长此以往,大量资金涌入市场便会扰乱市场秩序,对真心运作养老项目的机构会产生强烈冲击。”


      养老产业之尴尬—


      准入门槛太高与观念陈旧 产业兴起至少还需十年


      赵先生是一位外企的高管,有国外留学经历,想把身在湖南的父母接到北京一养老社区来养老,结果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原因有二:一、赵先生姐姐孩子上小学,父母要帮着带;二、如果让乡亲们知道被孩子送去了“养老院”,会被认为是子女不孝,嫌弃父母在家居住……


      据了解,在中国,养老产业之所以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专业机构称起码差了几十年),一是条件设施、国家政策的差距,二是养老观念存在偏差。尤其是后者,目前到了养老年龄的老人基本都是30、40后,几世同堂、含饴弄孙的传统观念使他们故土难离、家庭难离,即使另一半去世自己也宁可守在家里等待生命最后一刻。


      养老产业专家、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说,除了中国传统的孝悌文化之外,中国老人缺乏独立性格也是养老地产目前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女人靠男人、孩子靠父母、父母靠子女”成为一个禁锢国人思想千年的陋习。国人培养独立养老观念最少还需要十年。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50后的老人思想已经发生转变,尤其是一些高知人群,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些老人主要来自于高校教师、政府退休人员,对独立养老有正确的看法。


      除了养老观念陈旧之外,最重要掣肘产业发展的一点是养老地产的准入门槛过高。


      不久前,有记者问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是否对养老业感兴趣,他幽默地回答:不做,因为老了的人没钱,有钱的人没老。一语道破养老地产目前的尴尬,真正能够掌握自己财务的老人少之又少,开发商打造的养老地产门槛又偏高,双方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养老产业收费较高,普通老年人无力承担并享受。但是养老产业专家开彦认为,现阶段,养老住宅只能从高端老人做起,得出经验后再逐步向中低档过渡,这是一种方法路线,最终还是为了解决90%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如果说一开始就从买不起的老年人做起,这个难度太大,而等服务做起来后,服务成本就会降低,服务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到时再向“中低端”普及。


      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 适老设施可以大量用于普通社区


      目前,由于种种养老方式都被认为各有短板,主要来自于门槛太高、地段太远及与医保、社保难以挂钩,加上养老观念陈旧等等,因此社区养老越来越被老年人、子女以及养老地产从业者青睐。而进行社区养老的关键,除了开发商资金、管理、服务乃至长期从事的决心,养老设施的建立亦十分关键,相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记者在昌平某著名养老机构燕园考察了一些敬老设施,发现如果用于普通社区,实现大部分养老功能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是走廊区间。与普通住宅相比,走廊适当加宽,为1.8-2.4米,这样的宽度可供两台轮椅并行。走廊两边设置舒适扶手,方便行动缓慢的老年人行走。


      其次是居住区间。房间入户门的宽度也是按照一台轮椅的宽度来设计的,房间全部采用无障碍设计,不设门槛,老年人可乘坐轮椅自由进出。入户门上下各安置一门镜,下面的门镜是为了老年人坐轮椅时看起来方便。另外,房间独立开放式的厨房采取封闭式的装修方式,这样可以让电器的尖角全部“隐藏”起来,冰箱的高度也是专为老年人定制的,以便老年人在取东西时可以不用深弯腰。洗漱间安置下拉式座椅,若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比较疲惫,可以坐下来梳洗,以节省体力。卫生间采用防滑设施,遇水之后愈涩。墙边的转角都是圆形的……


      在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的公共区间里,该养老社区设置了健身房、台球馆、舞蹈室、瑜伽馆、茶室、餐厅、下沉广场、咖啡厅、图书馆、手工室等活动空间。“考虑到老年人不同的信仰需求,社区还会为信奉基督教、佛教等不同教派的老年人提供祈祷、诵经的场所。”工作人员介绍道,“此外,一些肌肉功能需要恢复的老年人在使用康复器械时,社区会有专业人员陪同训练。地下一层的游泳池要比标准的游泳池稍小,设置缓坡及升降机,方便老年人使用。”


      以上是一些养老设施的展示,必备的医疗仪器、专业护理自然是标配。



      据专家介绍,养老除了设施齐备、医疗水平跟得上之外,身心干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身心干预,是指专人负责老人的精神状态调理、运动、医疗指数分析,使老人延缓衰老。在国外,在医护人员身心干预下,很多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可以活到95岁以上。它不依赖药物,而是通过饮食、运动、保健以及精神治疗使老人身体机能延缓老去,直至无痛苦去世。用国外老人的话说:我们要慢慢地老,快快地死……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