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北京市将按需分级建立养老服务清单

北京市将按需分级建立养老服务清单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昨天,市政协常委会通过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案及调研报告,提出建立养老服务清单、提高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投入等措施。


      本市进入老龄社会早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截至2013年底,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到277.9万,超过户籍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着力解决养老难题,已成为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调研发现,虽然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总体上看,投入失衡、基础数据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社区和居家养老投入仅占16%


      社区和居家养老具有低成本、广覆盖、个性化、亲情化的优势,是现阶段最符合中国国情、本市市情和现实民情的首选养老方式。


      本市通过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96%的老年人要通过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


      但调研组发现,对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投入却与这一比例很不相称。数据显示,2011-2013年,全市累计养老服务投入82亿元,其中直接用于社区和居家养老13.2亿元,仅占比16%,其它八成多的投入则主要用在建设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上。


      投放失衡在市统计局一份调查数据也有所体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66.3%生活能够自理或半自理, 80%以上老年人有离退休工资或有子女提供费用入住机构,而无依无靠、不得不来的只占9.2%。


      另一方面,养老床位的结构性短缺与空置并存,据调研组估算,目前全市实际空置养老床位已有约2万多张。


      调研报告建议,政府资金投入应该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倾斜。按照96%老年人群应在社区和家庭享受养老服务这一比例,建立符合养老服务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实现资金投入与人口比例相协调。


      设立清单,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


      社区老年人低龄、高龄、超高龄各有多少?自理、半自理、不自理各有多少?老年人疾病状态怎样?……随着城市布局的改变和新建小区增多,目前在很多社区,这些最基本的情况,工作人员都没能掌握。


      底数不清,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容易闭门造车,难以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因此很多社区服务流于形式,项目利用率并不高。


      调研报告建议,对于新建或变动大的社区,应尽快查清底数,定期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对服务需求进行动态化管理和全程跟踪。


      基于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家庭构成等不同因素和物质、精神、教育上的不同需求,要对本市近三百万老年人进行功能分级,通过评估后列出养老服务清单。


      市政协委员陈军认为,今后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借鉴先进国家地区经验,根据分类养老服务清单,分类分层为不同的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鼓励闲置度假村增设养老服务功能


      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和质量也是政协委员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3)》中,一项对海淀、朝阳、东城、西城四区10个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28.8%的受访老年人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尚不完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陪护等基本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适当的场所也很缺乏。


      调研组也发现,目前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多数是家政公司、饭店、理发店、浴池等类型的商家,服务范围狭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商少之又少。


      调研报告建议,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将现有闲置的度假村、农家院、培训中心、商业服务等设施改建扩建,增加养老服务功能,将各项活动设施向老年人开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另一方面要引导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通过出台运营补贴、收费减免等优惠措施,打造完整产业链,鼓励服务商加强养老产品的研发,并大力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住宅、旅游方案、健身器材、洗浴设施和助行器具等生活辅助用具。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