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苏州空巢老人比例达到56%

苏州空巢老人比例达到56%

      来自苏州市老龄委一份最新调研报告显示,苏州有56%的老人仅与配偶一同居住,或独自一人生活,子女不在身边,处于“空巢”状态。这份调查将老人的居住状况分为五种:独居,指老人独自一人或仅与配偶一同居住;寡居,指丧偶且仅一人独自居住的;空巢,指与子女不在同一城市居住;与儿女一同居住,指与儿子或女儿居住在一起;与孙辈一同居住,指不与儿女一同居住,但与孙辈在一起居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苏州市老人独居比例较高,达到56%,和子女或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占44%。独居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总数的30%; 寡居老人比例也达到了12%。从老人年龄结构来看,老人年龄越大,寡居的比例越高,70-79岁和80-89岁老人寡居的比例分别高达12%和20%,而60-69岁这一比例只有6%。由于女性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女性老人寡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受访对象的15%。

      空巢老人是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且总数每年都在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50多万。如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性?有人说,我们需要从关注他们的忧与爱开始……

      “空巢”调查报告:

      苏州半数以上老人“空巢”他们最害怕精神上的失落

      调查中,有47%的受访老人认为自己比较健康,53%的老人认为自己不太健康或病情严重,其中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占多。在认为自己不太健康的老人中,有3%的老人存在失能状况,即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重要原因,”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石波涛说,“苏州老龄化情况明显,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比上海略低。”石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发现年龄越大的空巢老人越容易发生失能或是失智(即老年痴呆症)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沟通出现障碍的老人,很可能因长期不说话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

      石主任称,还有的老人身体残疾,空巢或独居后活动范围缩小,大部分时间都一个人呆在家里,万一疾病发作非常危险,“前两个月苏州就有独居老人死在家中后多时才被发现。”

      然而,比起身体上的硬伤或是物质上的需求,石主任表示空巢老人在精神上的失落更为可怕。在一份由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会同省统计局的调查中记者看到,有80%的老年人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且近年来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在常州,40.44%的老人承认自己精神空虚;在南京,58.29%的老人感到孤独;在上海,90%以上的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空巢”老人样本:

      为了不影响女儿

      今后准备住在老年公寓

      葑门街道长岛社区的郭明华阿姨今年79岁高龄,她已经和老伴杨文林经历了20多年的空巢生活。社工田新子告诉记者,“老人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989年去南京工作,1990年小女儿也去了美国,是典型的空巢,空巢22年了。”

      一聊起两个孩子,郭阿姨脸上立马露出自豪的神情,语言也变得铿锵有力。她告诉记者,小女儿每隔两年回趟家,有时会把小孩带来过暑假,大女儿因为比较近,一碰上节假日便开车回家探望老人。

      当问起为何不搬去和女儿同住一所城市时,两位老人使劲表示住惯了苏州,就哪儿也不想去了,“南京的生活环境没苏州好,美国也是,东西吃不惯,我们才不去呢。”而谈起20多年的空巢生活,郭阿姨称老两口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他们有时会去朋友家做客,天凉了还会约老同事们外出旅游,每周二则定期前往小区里的“老年之家”与其他老人喝茶聊天,活得逍遥自在。

      虽然如此,可采访中郭阿姨随口叨出的一件小事却令人在意。

      郭阿姨说,杨老伯的左脚有伤,伤痛一发作会发高烧,需要送往医院就诊。几年前有次杨老伯脚伤复发,结果他们愣是等了两小时也打不到出租车,“后来几个常来我家送保健品的小伙子看到后去叫的私家车,才把我们送了过去。”“要是女儿在身边的话就好了,”郭阿姨嘟囔着,紧接着又笑称不喜欢老麻烦别人,尤其是女儿,“我们能照顾好自己,平时出门多锻炼,少生病,现在女儿都成家立业了,也要照顾她的家庭,叫女儿回家只会让她为难。”

      对于今后的生活,老两口则有自己的打算。杨老伯说,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正常生活,他们决定再过几年就找个条件较好的老年公寓住下来,在那里既能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也能获得对方的照顾,相互依靠很是不错。

      至于两位女儿,郭阿姨表示,“女儿的话有空多来老年公寓探望我们就好了。”

      支持子女异地谋生

      又担忧“眼前的困难”

      空巢老人闲下来时会想什么呢?子女不在身旁,他们最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老人们对于子女异地求学、谋生是支持或反对?

      近日,泰隆银行苏州分行联合苏州团市委志愿者指导中心就针对苏州古城区的空巢老人做了一份颇具意义的问卷调查。记者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苏州大部分老人一方面担忧自己在生活上碰到类似郭阿姨的意外情况,一方面又非常支持子女到外地甚至国外拼闯天下。他们把对自己的“忧”和对子女的“爱”放在人生后半辈子的天平两端,却在称量“爱”的那一端倾注了更多。“首先,在空巢老人闲下来容易想什么的问题上,我们发现有19%的老人会思念在外的子女,占比排第二位,”泰隆银行负责此次调查的工作人员邢强说,“排在首位的是‘眼前的困难’,比如行动不便,身体突发疾病等,为32.7%。”他告诉记者,从分析结果与现场访谈上他们感受到,空巢老人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当下,他们对逝去的时光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追怀,对孙辈的思念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浓厚。

      调查还显示,当子女远在他方时,43.1%的空巢老人希望有人能帮忙做家务;27.6%希望组织集体活动;15.5%希望有人一起聊天、看电视;13.8%称生活可以自理。而聊起对子女异地工作的态度,69%的老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外面闯一闯,17.2%觉得子女为学业、事业努力的同时应经常回家陪陪父母,仅13.7%认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旁照顾父母。值得注意的是,作出最后一项选择的空巢老人年龄全部高于85周岁。

      关注“空巢”老人:

      他们不仅仅需要集体活动

      更需要心贴心的关爱

      空巢老人们平时都有哪些活动呢?记者走访了住在高新区美之苑的一户老人。“我和老伴是业余评弹团的,平时演出蛮忙的,有时候一星期里有五天都安排满的,”已经85高寿的董尧坤老伯精神矍铄,边挥扇子边向记者介绍,“今天下午还要去人民商场参加‘道德评谈’呢。”随着高温天的到来,董老伯的户外活动频次正在逐步降低,他说,等天凉快了还要参加其他各类集体活动,比如和老朋友们组队去短途旅行。“就算子女不在身边,我们的老年生活也能过得很充实,很丰富,”董老伯开心地笑了起来,“我儿子非常孝顺,几乎每天都会在国外和我们视频聊天,每个月还要回来看望,邻居朋友看了都说我是小区里最幸福的空巢老人。”

      或许,董老伯的示例并非典型,不过记者也从市老龄办了解到,苏州目前确实已针对空巢老人做了许多帮扶工作,例如沧浪区的“虚拟养老院”;高新区狮山街道的“枫树林”俱乐部;可刷医保卡减轻老人经济负担的“爱心护理院”;能定期上门照料老人,甚至为其免费提供家政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陈思远是一名软件行业的工程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州义工联“松柏组”的负责人,专门帮扶空巢老人。早在2008年,陈思远便与大公园社区的空巢老人们结成对子,至今仍留有诸多难忘的志愿经历。

      据他介绍,今年5月份以来,“松柏组”的志愿者们加入到泰隆银行发起的这场“空巢有爱”空巢老人活动中来,将爱心的主场从以往的福利院转入到古城的街巷社区,利用每个人不同的专业经验对空巢老人们进行陪护,“我们每周末均安排3个小组,每组2人,走访陪护3~5户空巢老人,到现在已经走访了31户,累计陪护时间达到36小时。”

      帮扶过程中陈思远感觉到,相比普通老人,空巢老人在心理方面更需要慰藉。他说,除了参加集体活动,许多空巢老人在内心深处极为渴望子女对其的关爱与呵护,所以志愿者们不是简单送个饭,打个电话就行了,必须找老人多聊天,多沟通,从言语间获知对方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老人们一般只在万不得已时才会主动向你提出要求,因为许多事情在他们眼里只方便向子女倾诉,”陈思远说,“所以作为空巢老人的帮扶志愿者,我们要更加主动,争取和老人们成为一家人,然后再以心换心去真正关爱他们。”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