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有一种托辞叫“没收到文件”

有一种托辞叫“没收到文件”

  6月8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民政部近日通报,全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发放仅6个省(区、市)达标,分别为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云南和宁夏,但也有个别省份反映说他们并没有收到民政部要求规范的统一文件。

  “没有收到民政部文件”,这理由多么堂皇啊。如此一来,各地就是没有落实《民政部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仍出现 “80多岁的老人饿死家中”等悲剧,各地没了行政责任,也就不用承受舆论挞伐。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望仍然奢侈而高不可攀,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而将养老难题一古脑推给了民政部。

  可民政部早在“9月19日在宁夏银川专门召开了《沿海地区高龄津贴工作座谈会》,”更好地将宁夏建立高龄津贴制度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弄了半天,说不知道国家文件精神是假的,不愿意落实才是真的。因为落实补贴就意味着增加公共财政,占用地方政府的公共资金。这样做,就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发展速度,影响发展效率等。而且,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行动起来,更多省份也就乐于观望,袖手旁观,而将高龄老人应该享有的经济尊严和精神尊重放到脑后。而将高龄补贴应该发挥的公共责任、救助责任以及人道主义反哺等扔到一边。

  公共财政在这里只体现了一种责任,那就是建设性、发展性和基础性。至于公共财政应该发挥的公益性、公共性以及民生性,因为地方政府的不情愿,也就大打折扣了。温总理谈到的“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让群众过有尊严的生活”的要求,受到了有些地方政府的忽略和懈怠。

  尤其需要强调是,我们将高龄补贴推迟到80岁才发放,和国际做法相比,这已经非常不体面、不厚道了,可有些地方政府对这种底线型要求还推诿阻拦,人为设卡,对公共责任和人文关怀心不在焉、漠然冷淡。说明,他们对于这种不体面做法已经形成了惯性适应。“不落实就对了,落实了反倒是不正常了”。“惯性适应”已将公共财政应有的羞耻感磨损很多。

  如果地方政府真想落实的话,民政部已开过专门会议,就是没下发文件,也可以创造条件去落实,比如经济不发达的宁夏和云南,都积极落实了。对于高龄补贴和群众福利而言,“行动”是比“心动”更重要,落实比观望更必要,行政决心比财力雄厚更关键。只要想认真落实,总能想出办法。只要不想落实,何愁找不出推诿的理由?

  但是别忘了,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尊严生活吗,因为任何经济和赚钱都是服务人、造福人,经济能力提高后,如果我们将大把大把的钱,都花费到基础建设上,仍然过分注重“物本经济”,而将人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扔到一边,扔掉“人本经济”,华而不实、空中楼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观念已经是一种落伍观念,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初衷。人们宁肯将这种发展认定为“不人道的发展”和“倒退式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不要再将“没收到民政部文件”当做物本财政的遮羞布了。啥话也不用说,创造条件改善群众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的政府就是群众欢迎的政府,动辄淡忘群众精神福利、人文关怀和福利补贴,这样的政府,群众肯定不欢迎。如果有民意考察的话,群众肯定会给他们判定为“不及格”和“下课”。 (雷泓霈)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