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安宁城乡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安宁城乡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近日,安宁召开大规模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城乡一体化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标志着该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思想更统一、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工作更系统、措施更有力、政策更完善。  

  城乡一体化迎来新机遇

  当前,国家继续实施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安宁增加投资,扩大消费;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安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安宁城市规模和功能的拓展;昆明市将安宁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同时,安宁工业化加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以工哺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20.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595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138元和6170元;城镇化率64.8%。安宁城镇化加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进入大规划、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格局发生新变化。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行政村、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公交行政村覆盖率100%。城乡安全饮用水率为98%。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无线宽带覆盖率100%、有线宽带覆盖率60%。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城乡高职中普及率85.2%。市、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7%;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7.1%。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垃圾、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主城区和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8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城市绿地率达40.8%、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8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26%以上。全市呈现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乡一体化明确新目标

  安宁推进城乡一体化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整体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具体目标为: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21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8亿元。城乡现代化进程加快。到2012年,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形成市域全面覆盖、便捷通达的交通体系,供水、供电、广播电视、通讯、互联网等设施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形成强大的中心城市和合理的城镇体系。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初具雏形、初具特色、初显魅力,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0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29元;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明显转变,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到2012年,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0.8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53%,城镇和行政村垃圾收集体系全覆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p#分页标题#e#

  

  城乡一体化制定新思路

  今后3年,安宁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按照一年突破、两年见成效的要求,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以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规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全方位、系统、扎实地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把安宁建设成为现代绿色工业强市和休闲养生名城,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的西部新城、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奠定基础。

  

  城乡一体化采取新举措

  安宁推进城乡一体化,目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措施是推进城乡“七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政策措施一体化),促进“三农”实现“九化”(即农业产业化,中心村集镇化、中心镇城市化、主城区现代化,农民生活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常态化、保障同等化、素质文明化)。

  坚持以工业化带农业,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在城乡优势互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通过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分工差异化,产业关联最大化,构建结构优化、实力强大的产业体系,形成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国有民营齐上、大中小企业并举的发展新格局。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让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筑 “三区”(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区、城市中心区)、“一带”(沿川旅游休闲带)组团式、集群式的产业布局,形成城乡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城市对农村和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

  坚持以城市化带农村,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资源在城乡优化配置。根据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原则,围绕打造中等城市、品质安宁的目标,推进中心村集镇化、中心镇城市化、主城区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安宁特色的城镇发展之路。着力完善城乡形态和功能。大力开展集镇建设“十个一”工程(即全市每个镇(街道)完成一个综合规划、一个综合农贸市场、一条商业街、一个公园、一个运动休闲文化广场(场所)、一所合格寄宿制学校、一所合格卫生院、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公交车终点站(场)、一支城镇管理队伍);启动小城镇“1+3”工程(即一套图纸加一条商业街、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一个示范居住小区),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施“迁村并点”,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新格局;构建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主城区为核心,以特色城镇为节点,其它建制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眼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通信、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今后三年,投入100亿元,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交通路网和水源建设,构建市域全面覆盖、便捷通达的交通体系,3年新增水库总库容1500万方。着力推进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注重整合财政资金,提高投入效益;整合各级各部门人力、物力、资金,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成效;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一体化建设,提高社会共识和参与度;引导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管理、市场等发展要素流入农村。#p#分页标题#e#

  坚持以市场化带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口在城乡有序流动。把“人”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一整套系统的制度设计,推进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减少、转移、提升农民,让农民生活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常态化、保障同等化、素质文明化。失地农民的发展目标是变成文明市民。留守农民要把他们培养为现代农民。老、弱、病、残农民,通过政府和社会救助托底。未成年人,是现代产业工人和现代农民的后备军,要确保他们至少完成高(职)中阶段教育,不能升学的,实行100%培训,100%内转外输就业。力争转移2万农民,把转移就业农民培养成现代产业工人。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