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燕达长辈专访】孙秀英:迈出家门是一场革命

【燕达长辈专访】孙秀英:迈出家门是一场革命


 

2012年入住燕达的孙秀英老人,离休于北京市东城区某学校,5年的燕达生活,不仅免除了孙秀英各类家务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让她享受着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而谈起为何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孙秀英直言,首先是“无奈”。


迈出家门就像一场革命

几年前的一天,孙秀英在家突发脑梗,虽然治疗及时身体也已完全康复,可那次意外把孩子们吓坏了。那次意外过后,孩子们认为不能再让母亲独自在家生活。而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孙秀英并不愿意到孩子家里住,孩子们便轮流到母亲家里陪住。

可这终究不是万全之策。

于是,孩子们开始“偷偷”为母亲规划今后的养老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儿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燕达养护中心,为了给母亲选择一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养老居所,他们兄妹几人背着母亲先行来到燕达养护中心参观一番,证实了燕达各方面条件均符合要求,且燕达并非一所普通的“养老院”,而是一个大型老年社区。

然而,这事谁都不敢开口。

为了让母亲生活得有质量、有保障、有乐趣,兄妹几人思前想后,最终由孙秀英女儿悄悄提了出来。

孙秀英坦然,当时她的养老观念也很传统,她认为自己有儿有女不该到养老院生活。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家是她一手操持起来的,家里的一桌一椅、一锅一碗都凝聚了她几十年的心血,让她迈出这个家门,谈何容易!

即使当时并不看好养老院的生活,但为了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她还是在孩子的陪同下,到燕达养护中心感受了试住三天的老年生活(当时有三天试住期)。可以说,燕达的整体条件孩子们非常满意,可三天试住期过后,孙秀英还是借故推托大半年才正式入住。

用孙秀英的话说,迈出家门就像一场革命。

 

入住燕达,晚年生活再无后顾之忧

2012年“不得已”迈出家门入住燕达养护中心时,也曾感到孤独。因为新生活是陌生的。后来,孙秀英发现在养护中心生活竟解决了她很多问题,不用买菜做饭,不用交水电物业费,免除很多负担,还有很多老年活动可以参加,而且旁边就是燕达自己的大医院,这样的生活让她感到开心踏实。

最让她感到暖心的,是医疗护理站的医生和白衣天使们时刻守护在老年人身边,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还有每天从呼叫器的另一头“护士站”传来的“慰问”。

孙秀英家里墙上挂的所有的画作、布贴画,以及摆放的丝网花都是她来燕达后现学现做的。她用一幅幅自己的作品装扮了自己的居住环境,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这是她在燕达开启的新人生。






她还特意强调了燕达养护中心的人文文化。刚入住时,很多老住户会主动上门跟她聊天,给她介绍养护中心的环境和老年活动,让她尽快熟悉燕达生活;待她熟悉后,她再用同样的方式帮助新住户。

如今,孙秀英已经在燕达生活了5年。这5年来,她收获了很多老友,参加过老年大学的绘画、书法、天天健身、手工、合唱团等课程,也曾多次在老年大学舞台上走过模特,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如今,女儿也已经登记了养护中心二期。

可以说,孙秀英养老观念的转变,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阶段,熟悉燕达养护中心的生活,对她来说,同样也是一场革命。

 

转变养老观念,享受新型养老生活

回顾中国养老观念的演变,不难发现在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里,“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世世代代扎根在人们的观念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产业的发展日渐成熟,当代人在养老观念上,已逐渐树立起一种不给子女增添负担,不依赖子女的独立思想观念。老年人在渴望居家养老的同时,对养老需求有了更高的渴望,也逐渐愿意接受新时代的养老方式。孙秀英的养老感悟,便是社会养老观念的进步。

孙秀英说,社会的飞快进步,不仅让儿女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而且将他们两代人的“距离”越拉越长,两代人在生活方式、起居饮食等很多方面的习惯均不一致。这一现实问题促使老年人自身就要思想解放,不能只依靠儿女养老,更不能给儿女增添太多压力和负担。

而她之所以认为迈出家门是一场革命,不是舍不得几千年来居家养老的固有观念,而是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必须改变养老观念,尽早享受新型养老生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幸福安享晚年。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