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她在燕达又找了个“老伴儿”

她在燕达又找了个“老伴儿”

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如今住在同一家养老机构,同一栋楼,同一单元,同一楼层,还是对门。更为神奇的是,一次“意外”之后,其中一位竟成为另一位的“老伴儿”,真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成了“老伴”还挺配。

她们就是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入住的两位长辈王月琴和陶春芳。近四年的时光使这两位“同性”长辈由“素不相识”变为“老两口”,到底是燕达魅力太大还是两位长辈太“前卫”?


王老月在燕达找了个“老伴儿”

陶春芳和王月琴住在燕达同一楼层,住的近,俩人平时又总在一起,那种关系可用“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来形容。也正是因为每天在一起,彼此十分了解,所以在陶春芳常常犯困的那段时间,王月琴竟发现眼前这位伙伴最近“不对劲”,之前是活力四射,现在动不动就犯迷糊。

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情况该是这个年龄的正常反应,可王月琴不这么认为,她们太熟了,她认为老陶最近太反常,必须去旁边的燕达医院做个检查。

就这样,在王月琴的一再劝说下,老陶顺利做了检查。检查后的结果着实吓坏了她们:脑硬膜血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阶段,幸亏检查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医生发现情况危急当时就建议她留下住院手术。就这样,一向身体倍儿棒的老陶做了一次现在想想仍心有余悸的颅部微创手术。

吉人自有天相,术后,老陶很快得到康复。可这次手术让她的发型变成了“光头”。

王月琴还有个称呼,叫“王老月”。老陶出院以后,俩人又像从前一样在燕达园区溜弯,一次,一位老人看到后悄悄说:“这王老月什么时候在燕达找了个老伴儿”。这话恰好被王老月听到了,笑道:“你看我找这老伴怎么样?”


慢慢地,误以为王老月新找了个“老伴儿”的老人越来越多。每次被大家误解,她们先是哈哈大笑,而后便是一番解释。后来,她们索性不再解释,默认为“老两口”,大家在园区里看到她们,也索性直接来一句“又跟老伴出来遛弯呢?”由于俩人一个姓陶一个姓王,现在,她们又被燕达人称为“逃亡”(陶王)老伴了。

西单协警:这“老先生”真不够意思

关于“老伴儿”,她们还有一次难忘的回忆。

一天,老陶和王老月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书。买完书回来俩人过马路时又闹出一则笑话。当时老陶头发还没长长,过的西单那条马路很宽,中间有绿化带。老陶拿着书走得快,王老月则走在后面,等老陶已经走到马路对面时,王老月刚好走到绿化带处遇到红灯。这一幕恰好被西单一位正在执勤的协警看到。这位协警先是跟老陶说:“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能把老伴丢下。”老陶一个劲道歉,连说对不起。等王老月走过来时,这位协警又说:“你这老先生真不够意思,老伴儿丢了都不知道。”


从西单回燕达的路上,路过国贸,这“老两口”又去国贸一家银行办事。老陶刚进银行,就偶遇一对母子,这位母亲对孩子说:“快叫爷爷“。老陶哭笑不得,对孩子说:”叫奶奶“。

原本让人捏一把汗的脑硬膜血肿和颅部微创手术,如今却出现一桩桩搞笑事件。


事实上,在搞笑之余,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种亲密无间的感情。她们在分享搞笑故事的同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那次手术没有发生过。陶春芳说,在燕达,不仅仅她俩感情这么好,她们还有很多朋友,而且燕达整个大环境都很温馨、融洽。也正是这种邻里及朋友间的感情以及她们之间日复一日的亲密相处,王老月才会细致观察,感觉到她的异常。而这些,有时是儿女都感觉不到的。


除了燕达人的感情,好心态也是我们极力弘扬的。这要是搁一般人,剃成光头恐怕都不好意思出门,可这老陶偏偏活了个好心态,不仅不怕人看,住院期间还主动把王老月叫去合影,说是要纪念一下她的“光头时刻”,更是主动让小编分享她们的合影。

用老陶的话说,要活,就开开心心地活。如果大家看到她的光头照片能感到愉悦、快乐,那她也是开心的。她希望燕达人不惆怅,不孤独,能在快乐中共度晚年。


和谐的燕达,将各行业,各领域的长辈汇聚一起,不仅为长辈们创造了颐养天年的好环境,也使这些同龄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想,对于每一位燕达的长辈来说,他们最幸福的,就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很多情投意合的老伙伴。而这份友谊,这份相遇,也让他们在燕达的晚年生活更为珍贵。

友谊地久天长!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