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养老机构”过年感受几何?听听燕达长辈怎么说

“养老机构”过年感受几何?听听燕达长辈怎么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每年都会有一批老人,不回家过年,却在“养老院”过年,是无奈,还是情愿?是主动,还是被动?

说起这个,有人就会说:在“养老院”过年未免太过凄凉吧?中国的传统不是儿女回家陪伴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团团圆圆共度佳节吗?

是啊,在“养老院”过年,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小编也好奇。

小编了解到,无论是大型的养老社区、养老公寓还是小型的养老院、敬老院,都有很多不回家过年的长辈们。今天,小编就跟您唠唠,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并在这里过年的长辈们是怎样的感受。

由于假期七天每个长辈回家的日子不同,就拿小编所在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来说,仅仅2017年春节假期期间,没有回家过年的长辈们平均每天就达到80%以上。其中,家居式养护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理区)未回家的长辈占比约70%-80%,宾馆式养护区(也就是半、非自理区)占比91%以上,即使回家过年的长辈大多回家2-3天便开始返回。

这似乎有点不合常理,明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是更愿意回家过年的啊!

所以,小编针对这一情况特意在燕达养护中心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各异:

对于不愿回家过年的,有的长辈由于年龄较大不愿意来回“折腾”,因为身体“折腾“不起;有的长辈不想回家打破儿女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在养老院过年更自在;有的不愿回家,因为担心打乱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长辈儿女在外地,为了不让儿女”折腾“干脆几位老朋友在一起抱团过年;有的儿女在国外;有的即使回家,儿女们要走亲访友,无暇顾及他们;有的长辈需要护理,儿女们由于不懂护理,长辈回家后往往得不到专业的照护,为此有的长辈还表示,今年是最后一次回家过年;有的长辈表示,在燕达生活惯了,现在回家反倒不习惯了。

的确,对于需要护理的长辈们来说,如燕达般的养老机构专业的护理已经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慢慢地,在养老机构的生活成为了一种习惯。回到家里,便接受不到更佳的照护,还会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

小编节后随机采访了几位春节在燕达过年的长辈,除了燕达带给他们的:

有医院(旁边紧邻燕达医院,紧急情况有保障)

有人管(每天有医生护士值班,保洁打扫卫生)

有饭吃(餐厅正常开放,饭菜美味可口)

有伴儿(他们在燕达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有事做(可打球,可唱歌,可健身……

等等……

他们在这个春节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3号楼戴百祺:

85岁的戴百祺老师,女儿在国外,春节与燕达老友共度佳节,她们每人准备了饭菜,互相品尝,切磋厨艺,共叙友谊。此外,她还继续原有的卡拉OK大家唱及天天健身活动,如此,精神便有了寄托,生活也不再寂寞。

由于她常年看养生堂,就连养生堂最后的做菜环节也从未放过。为此,她做了厚厚的笔记,对自己有用的,会画上对勾,多看几遍之后,每种菜的做法如数家珍。

她还根据电视上学来的做菜方法新研发了一种鱼丸汤,并在春节期间与老友们一同品尝:将买来的龙利鱼放入塑料袋中,用刀背轻轻将其打松;将鱼肉刮出,鱼筋剔除,然后调入料酒、胡椒粉、鸡精及少量水和成馅;用圆形小勺挖成丸子状,放入烧好的开水中;关火,将丸子慢慢养熟,并加入提前切好的黄瓜片提鲜。如此,清淡鲜美、入口即化的鱼丸汤就出锅了,品尝过的人连连叫好。

虽然孩子常年在国外,但她并不感到孤单:“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啊,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想他们了视频一下不就行了么?最重要的不是孩子陪没陪在你身边,而是孩子心里有没有你。“

5号楼陈岩:

89岁高龄的陈岩老师,小女儿从北京来燕达陪她过年,而后,其他女儿分别从初一陪伴到初八。陈老师说,女儿女婿要接她回家过年,但因为年龄太大她拒绝了,而且她已经习惯了在燕达的生活。

在燕达,有医生护士,有医院,健康有保障;生活规律不破坏;活动未停止,身孤心不孤。除了唱卡拉OK,还跟女儿去球馆打台球(陈岩老师是燕达老年大学台球课老师)。为此,女儿第一次拿起球杆跟妈妈学习打台球,什么薄球、厚球、背杆,这些专业的台球术语在妈妈的耐心讲解下更容易快速理解了。餐厅成为另一个家庭团聚的场所,在燕达过年不孤单。春节期间,来燕达拜年探亲的家属不在少数,无论谁来,餐厅的工作人员都热情服务,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家常,家的氛围更浓了。

当然,过节不只是吃吃喝喝,知识面也要拓宽。陈老师说,这个春节,女儿跟她学习打台球,她也跟女儿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并记成笔记。什么处理图片、收藏查看微信文章、天天玩图等等。虽然燕达老年大学的微课堂也会讲解这些,但是一个假期学会了这么多新知识她很有成就感。

5号楼王德珍:

与同住一个单元楼的几位老人共度佳节。她们当中,其中一位老友胡劼的儿子在大连,为了不让大连的儿子来回“折腾”,她们单元的几个老朋友组织一起包饺子,一起吃年夜饭,让远在他乡的孩子们安心、放心。另一位老友成慧敏的家人来燕达陪她过年,便邀请其他几位一同共度佳节;席间,有才艺的表演节目,没才艺的讲讲笑话,大家在一起吃的开心,玩得更是不亦乐乎。

关于包饺子这事儿,据说,胡劼老人早就开始张罗了,虽然包完饺子感到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聚餐的时候,多才多艺的胡劼更是歌声表演笑话不断,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由于住的年份比较长,除了同单元的,王德珍在其他单元也交了很多老朋友。不仅仅在春节期间,平时她们也时常小聚,并留下难忘瞬间。同住燕达,让她们之间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王德珍坦言: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孩子们多次特意接她去美国,但她都拒绝了。生活习惯的差异等等,让她觉得留在燕达比去美国更加舒心。祝愿燕达的好友们友谊地久天长。

过年不回家,却选择在“养老院“,而且还过得有滋有味儿,这瞬间颠覆了我的思维。也许因为燕达有别于普通的“养老院“吧!对于入住燕达的长辈们来说,燕达带给长辈的,更多的是家的感觉。住在燕达,无非是换了一个家。不同的是,这个家带给长辈的,除了亲情和陪伴,还有更多健康的保障、精神的寄托。

此外,从长辈们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对于来陪伴他们过年的孩子们,还是由于远在国外等各种原因没有陪伴他们过年的孩子们,长辈们毫无抱怨,更多的却是理解,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理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看到了母爱父爱的伟大,看到了伟大的父母不再因为孩子是否能常回来看看来衡量孩子们的孝心,看到了一些子女不再由于父母住进养老机构而背上不孝的“骂名“。而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