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在长三角,我们这样养老

在长三角,我们这样养老

  • 来源:浙江老年报(杭州)
  • 浏览:1037
  • 2016-12-20 10:53:30
  • 我来说两句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也领先全国。

      长三角地区有哪些先进经验,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通过贴近养老服务使用者、提供者,并获取各方专家的多视角观察,对此进行了梳理。

      居 家 养 老

      妥帖:红酒瓶打不开,一个电话解决

      84岁的赵仲珠,家住杭州下城区朝晖六区。

      赵仲珠说,虽然老伴已经走了,但自己身体不错,子女也不需要她太过操心,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赵仲珠喜欢交朋友,所以她平时社交活动很多,基本上一周7天,每天上午都要外出活动。

      去年,朝晖六区22幢开出了爱乐聚朝晖街道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从那以后,赵仲珠的安排又增加了一项——每周四要到爱乐聚参加歌唱团活动。

      “身体要保重,但是也不害怕死亡,所以我每天都过得很快乐。”赵仲珠说,而且现在有了居家养老服务,自己的体验也很不错,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满足她的各项生活需求。

      赵仲珠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她在家想开一瓶红酒,但怎么也打不开瓶盖。她试着给爱乐聚打了个电话,马上就有个工作人员上门,为她解决了难题,“我一个小姐妹,配药、看病,都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帮忙,她说服务很到位的。”

      这几天,赵仲珠觉得脚部不舒服,除了每天在家自己泡脚,也会花上半个小时,到爱乐聚让专业人员为她推拿按摩。

      不便:吃饭仍有问题

      赵仲珠算是月光族。因为朋友多,她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不少都花在了社交上,如朋友们家有喜事,或是去医院探病等。

      在饮食方面,因为一个人生活,再加上精打细算,开支就比较少了,“以前过过苦日子,所以现在也养成习惯了,有的菜刚刚上市特别贵我不舍得吃的,大量上市便宜的时候我再买,一样的嘛。”

      基本上赵仲珠做一次饭要吃三顿,后面几餐就用微波炉热一下。

      这也是许多独居老人就餐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吃,不可能做很多菜,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营养不良。” 爱乐聚朝晖街道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迟骋说,但是要在社区内开办老年食堂,涉及到场地、安全、卫生等多方面因素,确实存在困难。

      去年10月,照料中心找到一家餐饮机构合作,为辖区老年人配餐送餐,但这项服务到今年1月就停止了。

      “餐饮店不是专门为我们的老人服务,所以送餐时间经常有延误。”迟骋说,另外,菜价有浮动时,餐饮店将配菜进行了更改但没有及时沟通,也让老年人不太满意,所以最终双方取消了合作。

      有过一次失败,中心寻找合作商更谨慎。目前,中心还是准备开办老年食堂,通过引进专业的餐饮企业,由爱乐聚进行监管,希望由此解决辖区内老年人的就餐问题。

      公办——

      妥帖:机构不再是“笼子”,活动多朋友多

      这几天天气不错,85岁的孙金凤和朋友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今年9月,孙金凤入住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

      “我是前年登记报名的,今年通知我有床位,我就住进来了。”孙金凤说。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所处位置相对市中心,收费也比较实惠,入住轮候很火爆。目前的收费标准是,床位费每人每月850元,护理费每月310元,伙食根据个人情况购买饭菜票,行动不便的提供送餐。基本上一个老人平均每月支出不超过2000元。

      “平时经常给我们组织活动,给我们看电影,蛮好的。”孙金凤说,因为各种活动,虽然入住还不到3个月,她已经结交到不少朋友。

      而且,现在的养老机构不像过去对出入管理比较严格,能够自理、行动能力正常的老人,都可以随时出入。

      前阵子,中心还与一家企业合作,引入了智能机器人。

      “企业缺乏对养老需求的了解,而我们作为公办机构,有这个社会责任,帮助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赵胡明说。

      目前,机器人主要具备提醒功能,如老人有什么药马上吃完了,机器人会提醒护理人员联系家属,尽快配药;远程视频功能;娱乐功能,比如可为使用者唱歌跳舞等。

      双方目前签订了1年的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实践研发出老年人最需要的机器人功能。

      随着人口红利减退,机器换人的速度正在加快。

      “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就是推动我们的服务更加精细化,同时让我们的护理人员能腾出更多时间,完成机器无法替代的事情,实现合理分工。”赵胡明说,比如正在研发的一个智能健康监测功能,监测老年人的呼吸、心率,睡眠时翻床的次数等,“最关键的是,对失智老人是否离开床,有一个全天候的实时监测。”

      研发这个功能的原因在于,中心目前的安排是,每个楼层都有一名工作人员,每小时巡查一轮。但即便这样,也很难做到实时监控。

      “我们中心现在有1300名老年人,护理人员大概是220名左右,其实配备比例是不高的。”赵胡明说,而且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超过60岁的都有,学历也偏低,“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护工都很难招。”

      虽然目前已有高校设置了相关方向的专业,浙江省内也有相应的入职奖补政策,但短期内,护理人员短缺仍难以解决。

      “我们很多护工帮老人洗澡,自己都要绑着腰带,长时间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大部分人都腰不好,落下了职业病。”赵胡明说,另一方面,帮老人洗一次澡的收费是20元。根据去年的统计,中心支出给每位护理人员一年的平均费用是6万到7万元左右。

      不便:双人间个性磨合有困难

      作为公办养老机构,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床位紧张,也就意味着少了个性化的选择。

      孙金凤住的是两人间,入住后她就发现,自己跟室友合不来,“她76岁,比我年轻,很多观念都不一样,住进来已经吵了3次架了。”

      比如室友早上4时30分就要起床,孙金凤则要睡到五六点,作息上就有冲突。两人都要求换房间,但根据中心的规定,需要登记排队,不能想换就换。

      “从技术层面,双人间可以改成单人间,但这就跟机构开办的初衷相违背了。”赵胡明说,一些民办机构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相对来说收费肯定会比公办机构高一些。 

      机 构 养 老

      民办——

      妥帖:医院入驻园区可就近看诊

      83岁的陈健,日子过得特别精致,每天都在琴棋书画的陪伴中度过。

      “我来到杭州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6年了,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陈健说,在这里,她找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

      陈健是瑞安市人,2004年老伴去世后,她跟着儿子去意大利生活。“子女们很孝顺,但我总觉得和他们住有点拘束,我想给自己找一个小天地,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另一方面,虽然意大利有很多高端养老机构,硬件和软件都不错,“条件是好,但语言不通,我去了就成哑巴了。”

      2010年,陈健决定回国养老,一开始,她在温州找养老公寓,可是都没有满意的。想着杭州毕竟是省会,就来试试看,第一家看的是金色年华,一眼就相中了。“当时来一听有35个兴趣小组,我就被吸引了。”

      陈健挑了一套房,两室一厅110平方米,80万元付清了50年的床位费。现在,她每个月还需交1000元物业管理费,算上餐饮费用,平均每月的开销在3000元左右。

      活动内容丰富,设施齐全,这让陈健觉得,即便离开老家,与子女们相隔两地,也并不孤单。“而且现在通讯发达,我学会了微信,经常和晚辈们视频聊天,就像在我身边一样。”

      入住养老机构,尤其是位置较为偏远的民办机构,很多人会担心医疗问题。其实,现在不少养老机构都引进了专业医院。

      陈健说,前段时间,园区里有位老太太不小心跌倒了,马上送到了入驻在金色年华的医院(杭州西溪医院分院)。老太太的儿子探望时说,幸亏医院就在园内,没有耽误治疗。

      不便:投入大 回本难 路途远

      相对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金色年华所处地段确实比较偏远。采访当天,记者从杭州城北的和平广场出发,整整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位于转塘的金色年华。

      杭州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院长助理胡燕萍说,一方面考虑到环境,当然市区土地也比较紧张,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都建在相对偏远的地段。“之前也有老人因为觉得远不住了,但这几年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大家也渐渐不觉得这是问题了。”

      “我觉得养老享受的是优质的服务,只要服务到位了,离开市区再远也是无所谓的。”陈健说,身边有些老人说金色年华太偏远,她总劝他们要静心。

      金色年华从2008年开张以来,一直很受老年人欢迎。最近二期快动工了,已经有不少人闻风而动。但即便是这么火热的民办机构,资金仍是一大难题。

      “民办养老机构的规模较大,建设成本比较高,资金回收是个很大的难题。金色年华一期投入了3亿元建设,但要完全回收成本时间还很漫长,现在日常运营这块能够保本就很好了。”胡燕萍有些无奈,但她也说,养老毕竟是一项带点福利性质的事业,许多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我们也算是头一批吃螃蟹的人,有一份社会责任吧,虽然现阶段有困难,但国家也在想办法,出台了许多政策,帮助我们发展。通过我们的实践,希望也能为养老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江苏:

      将基本的选择性养老放给社会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的问题,从2016首届长三角(中国)养老产业峰会上,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主任夏春青的这段演讲中,便可窥之一二。

      夏春青说,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加到106万亿。然而,我国的养老产业还远不够成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许多难关需要去突破。

      江苏省下一步将如何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夏春青这样表述:

      首先,需划清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在养老服务工作的边界。将政府一味过度取代的事项收回来,将最基本的选择性养老服务放给社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要对参与养老服务的各方主体赋予同等的待遇,营造同等的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使社会资本释放巨大的潜力,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增添持续的动力。

      第三,初步建立老龄产业财政分级补贴制度。对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在用地、用电、用水、用气,及金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

      最后,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上海:

      家庭照料与机构照料有机结合

      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比如对民间资本的运用,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也培育出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创新项目。像是江苏的泰乐城养老综合体、上海的友康为老服务科技平台、浙江的爱乐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等等。

      当然,各地也必然有其区别化的发展思路,来应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主任殷志刚,介绍了上海结合“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推出的一项“喘息服务”。顾名思义,这一项目的推出,目的就是让家庭照料者能喘口气。具体来说,是通过将失能老人转入养老服务专业机构进行短期照护的机制。上海于2014年正式推出,首批在13个区进行试点。各区民政部门通过整合、统筹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资源,筹备喘息服务床位,为每个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每年不超过30天的老年人短期照护服务。

      这一措施,将家庭照料和机构照料进行了有机结合。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机构能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浙江:
      先行试点“保险+”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处处长黄元龙则提到了浙江的“保险+”理念。2011年,浙江推出了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今年,又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综合险。从明年开始,将对这两个险种进行合并,费用由省级财政、市级财政、机构各出三分之一。其目的在于,发挥保险的托底作用,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的风险问题。

      针对老年人的护理费用问题,浙江将通过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法,研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而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利江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一段总结,实际上也代表了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养老要政府,更要社会;养老要爱心,更要耐心;养老要优惠,但更要消费。”

      长三角地区的养老服务业,正在发生变化。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