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洛阳弘义养老:文化,让“养老”变“享老”

洛阳弘义养老:文化,让“养老”变“享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注重“享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谓“享老”,它是当代老年人崭新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以追求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为宗旨,以搭建老年人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为手段,以愉悦精神为目的的一种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是传统的“物质养老”向更高层次养老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享老”开始替代养老

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是被动的接受,“养”就意味着“需要照顾”,甚至认为所有的老人都是弱势群体。然而,城市中的老人,在身体比较好的情况下,绝对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个人的财富、资源、智慧、自由都达到顶峰,完全是优势群体。

那些退休的花甲、古稀老年朋友,都有“意犹未尽”、“闲不下来”的感觉,有的甚至还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因此,挖掘和激发老年朋友们的再创造能力,发挥他们宝贵的余热和财富,借助“文化”这一平台,让他们的“养老”变为“享老”,使他们有更多相互探讨和学习的机会,共同创造,集体展示,充分体现其自我的价值观,使其身心健康,开心快乐,活得有滋有味,乐享晚年,非常重要。

正如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校长顾秀莲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所讲到的那样:“老年人要安度幸福晚年,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养老理念,平和乐观的养老心态,科学有效的养老方法和行知统一的养老习惯,而这些都需要接受教育。所以,高度重视教育养老,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大力开发教育宝藏,不仅是实现老人幸福养老的根本途径,而且是应对老龄化形势严峻挑战的重要举措。”

转变观念迎接“享老”风

“养老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让人颇费头脑。一位在养老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养老院院长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十几年前,当他接管现在所经营的养老院时,这家养老院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员配备都很不错,甚至入住价格也定得相当合理实惠,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家养老院从开业之初入住率就不高,后来一路下滑,最后只有关门大吉,转卖给他。

“要说其中的原因,就因为一个概念失误。”这位养老院院长透露,那家养老院的投资者年纪较大,在他心目中,养老只需保证两条:吃得饱、穿得暖。因此该院在建设时,讲究的全是“实惠”:选址偏僻,全院就一栋楼、一个小院;功能房只有两种:食堂和卧室。

“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养老概念中。”养老院院长说,现在的经济条件下,温饱早已不是老人的核心诉求,适度地享受晚年才是他们需要的。享受老年时光——老人们对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乃至金融、旅游等高端领域的需求,不是资深业内人士,很难全面理解。

古往今来的历史反复地证明:“幸福的最大保障不是金钱,而是智慧,健康的最大敌人不是疾病,而是无知。”所以,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养老,向最宝贵、最有效、最廉价的文化教育资源挖掘养老养生的智慧宝藏,通过文化教育这一有效的途径,将真正科学的养老养生理念、知识、方法、技能转化为老人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就可以大根大本、多快好省地化解疾病防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一系列养老难题,开创出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幸福教育与幸福管理的崭新道路。

当今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绝大多数老年人却仍走在几千年传统“养老”的道路上消磨自己的老年时光。从保障温饱的传统养老,到享受夕阳红的“享老”,老年人的需求转变,促使养老政策从传统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养老的内涵和外延,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紧贴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才能使老有所养更具时代内涵。

同时,为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全社会都要为老年人创造条件参与文化生活,使他们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使他们的老年生活充满乐趣,幸福感提升,还要帮助老年人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在全社会和家庭中树立“享老”这种新的养老观念。

老年人也要多尝试改变自我,要从传统的“养老”观念转变为“享老”的观念。多年以前,年逾70才开始写作的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他不朽名作《青春》一文里早已为我们揭示了人生与“享老”的真谛: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人生,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文章来源:环球老龄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