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中国养老,难关该如何渡过(缨束沙龙8期 上)

中国养老,难关该如何渡过(缨束沙龙8期 上)


“缨束”是养老行业高端学习互助型社群,由养老网创始人李缨女士发起,群内汇集养老健康事业相关圈层首要决策者,一线实践者,资深实战型专家、投资人、策划人、媒体人等。其理念为“合作共生、互助分享,学习进步”。“缨束”实行轮值群主制,定期开办主题沙龙。本期沙龙由轮值群主乌丹星女士发起分享。

【欲加入“缨束”,请加群主私信“yanglao666”发送“姓名、机构、职务”申请。】



整理/关爱老人

来自 养老网


基本资料:乌丹星女士,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养老界资深专家。




中国养老,难关该如何渡过(上)



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中国养老产业的一些看法。最近整个假期我也一直在思考和阅读,并且就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一些深度的分析,今天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首先我们对中国养老产业这样一个大概念,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站在这个城内看这个产业,我们就觉得四处都是问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没有办法短期内解决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考方式,如果跳到城外来看这个产业,包括放在全球视野下来看中国的养老产业,可能我们就不会有那么悲观。所以我今天给了他一个比较勇敢的命题叫“我们如何来过中国养老产业这些难关”,这个概念非常大,但是我觉得把它细化,其实问题也可以梳理得比较简单和清楚。我们分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个,我们有哪些难关,难在什么地方,它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否有可能解决掉;第二个就是在短期或者说近期作为产业来讲,我们应该如何操盘,如何来做。我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跟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首先,我们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养老产业现在面临的所有的困难和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其实看全球的养老产业发展,尤其是比我们早几十年甚至一百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我们看到,他们在最初的时候和中国是一样的,大家并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对问题一层一层地拨开,一点一点地去克服,最终这个产业形成了非常好的规模和市场前景。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应该对这个产业有信心,因为毕竟我们的市场容量足够大;其次,这个产业的发展是和很多因素有关的,包括外部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我们的传统和文化。


那么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难点。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来讲,最难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就是经济基础差,所谓的未富先老;第二个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公民社会,至少到目前为止;第三个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竞争和合作的基础。


首先从未富先老的角度来讲。其实这个未富先老的概念比较复杂,他有几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虽然我们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是非常低的,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讲,它的经济总量并没有像中国那么靠前,但他的人均是非常高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口分布太广,区域差异非常大,文化差异非常大。那么大家知道像北欧这样的国家,他的人口高度一致,文化高度一致,这个对产业发展来讲就十分有利,而中国就非常复杂。


第三个就是关于老龄化的进程。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他的老龄化进程基本上在各个区域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中国这个老龄化进程过程当中区域差别非常大,比如说上海在1979年进入老龄化,而宁夏到了2012年才进入老龄化,他们两个差距大概有三十三年。


第四个问题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贫富差距。而像北欧或者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他的贫富差距是一直政府在严格控制的。我们最穷的和最富的财富之间的差距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这个对于我们产业发展来讲,如何去均衡、如何去发展,其实是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所以,从未富先老这个角度,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用数字去说话。我们用两亿老人来形容中国的养老市场有多大,但实际上这两亿的数字是十分复杂的,如果我们从上往下看,这两亿是很大,但是如果我们从下往上看,这两亿就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最初我们进入老龄化的1999年底的时候,那个时候农村老人占到了65%,城市老人仅仅有35%的比例,那么到今天,这两亿老人到底分布在哪里?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我们从目前的数据推断,现在至少有一半的老人已经在城市了,尤其城镇化的进程把很多农村老人已经变成了城市老人。


因为如果大多数的老人在城市的话,他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和在农村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收入水平来讲,我们两亿老人到底有多少是这个市场现在真正能够支付得起的群体?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很多调查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最穷的老人和最富的老人,我们把这两端去掉,占80%甚至90%的绝大多数中国老人的支付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像一线城市,大多数老人可能支付得起的费用大概在30005000元左右;那如果二三线城市呢?就可想而知,实际上支付能力还是相当低的。


所以从第一个问题未富先老的角度来看,中国养老产业的难关,就是他的层次是非常多的,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我们仅仅用两亿老人这样的老人市场来说这个产业的故事,是不现实的,也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除了我们的分布和收入水平之外,中国还有相当多的老人是处于特殊群体,这五大特殊群体包括的是高龄、失能、空巢和失独以及女性老人。那么这五大群体的问题,其实集中起来看,它的解决难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针对第一个未富先老的这样一个难关,如何突破,从大的宏观上来讲,他的突破一定依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如果政府在这方面不加大投入,不有所作为的话,整体社会收入水平提高不上来,这个产业是没有办法发展的。那么从第二个层面从企业来讲,怎么样来应对这个未富先老,就是说你不要做任何事情都用两亿的数字去说故事,从上往下说,相反应该从下往上走,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这个市场很大,但是我只做一个点,哪怕这个点就是一项服务。那么无论我们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从中端或者低中端慢慢开始做,逐步随着这个产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走向中高端。从点开始做的养老项目非常非常讲究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注意细分市场,细分需求和细分服务,精准地定位好你的客户到底是谁?哪怕是做一个非常小的小众细分市场,只要是抓住这一点,你的项目是不会失误的。两亿老人也好,中国市场大也好,小也好,对于企业来讲,你只做一点,这个市场是足矣的。那么还有就是要习惯做小生意,也就是说薄利的一块钱的生意。


如果我们细看美国很多大的企业,它的盈利模式和它的盈利来源,其实我们看到都是几个美元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习惯了赚大钱快钱,急功近利,这个是在目前市场下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风险。未来也一样。因为这个产业本质,他不是一个快钱大钱爆发的这样一个市场的特征。所以我们在做养老项目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认真真的研究市场,认认真真的从点做起。我们看到凡是做小众细分市场精准地抓住客户的这样的生意,其实做的还都是蛮不错的。


我们现在谈第二个难关,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现在不是一个公民社会,也就是说他的政治文化基础是比较差的。所谓公民社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个是她从结构要素来讲是由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等构成的,他的价值观的要素包含多元主义、人本主义、公平性和开放性、差异性、法治原则等等。公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大社会小政府,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养老产业发展才有很好的社会基础。


那么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们谈公民社会里边的要素可能谈不了那么多,因为我们不具备。但我们只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的,他主要指的是非政府组织,包括了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志愿者、公益团体、慈善组织等等,它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就是非营利,能够提供很多无形的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替代社会,替代政府的一些公共服务的职能。因为大家知道政府没有能力来履行十三亿人中两亿老人这样庞大的市场服务,那么这样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对于这样的社会组织来讲,基础是非常差的。大家知道我们很多协会也好,很多组织也好,其实背后还是官员或者说退休官员在控制着,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比如说对行业的监管,比如说标准的制定等等,因为都是一些非专业人士组成的。所以这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么还有一点,目前我们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状态,什么事情都是由政府决定的,政府本身对市场实际上是不相信的,比如说养老金的运作,他不会交给市场去运作,因为他以为不安全,可是他自己运作又年年亏损。


再比如说我们政府对于营利性养老机构或者营利性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态度。我们自始至终在所有的产业规划中,在所有的政策当中,看不到政府给营利性养老机构或者产品和服务一个准确的名分和定位,直到在2014年,我们从国土资源部的文件当中第一次看到了对于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用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同时在后边减免税的一些政策当中也提到了营利性养老机构的问题。实际上大家可以想象,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包括北欧在内的福利型社会这样的福利型养老道路的,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人口太多。


那么,既然中国必须走市场化的养老产业发展之路,或者我们既然一定要这样叫做养老产业,那么它是一种商业属性,它是一种经济行为,你不让他赚钱、不让它盈利就等于不让他生存。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回避这件事是没有必要的,你谈社会化养老,但是对社会化养老当中,各个方面的职责、定位不做一个清晰界定的话,这个产业怎么发展?对于营利性养老机构本身来讲,我个人认为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其实不指望政府给我们更多的政策。我倒是认为,与其你给营利性养老机构或者营利性的产品和服务什么政策,你倒不如说不设障碍,让他很顺畅的就产业链发展做出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行动。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即便要了政府的补贴也好,补助也好,对于任何项目来讲都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用说对营利性养老项目,你对非营利性养老项目也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跟政府纠结一定要拿他点什么东西,我们倒是觉得应该强烈呼吁政府要减少对项目的干预,要打开绿灯,把道路搞通畅,我以为是政府真正应该做的


就公民社会这个问题,因为它所含的内容太多,比较大,我认为这个问题这个难关的突破,从三个层面都可以有所作为:一个是从政府层面,就是我刚才讲的,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要给产业发展提供通道、提供平台,让它顺利地进入,让他按照产业自发规律去做事,而不要阻止、不要障碍,要相信市场,不要总是怀疑市场;从企业来讲,作为一个公民社会里的企业,你做养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更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减少一些对政府的抱怨,因为抱怨没用。我认为与其抱怨政府,或者抱怨我们周边的宏观环境,我们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从下往上思考,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个人参与到这样一个产业当中,在他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我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市场再大,中国的养老产业前景再好,都需要我们从一个点开始做。所以我觉得反倒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可能这个产业就会更顺畅一些;除此之外,我觉得公民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们每个人没有办法左右的,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努力一点,其实都是很有希望的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