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护理失智老人,社会家庭有些“失职”?

护理失智老人,社会家庭有些“失职”?

直面护理员不足的社会难题,泰康的使命与实践贯穿始终。近日,《北京晚报》走进泰康之家燕园记忆照护区,进行深度报道。以下为文章转载。

11月8日下午3点,泰康之家燕园养老护理部的小崔如往常一样来到了记忆照护区,两位老人正好醒来,嚷着要去外面走走,“进门出门都得刷门禁卡,这是护理员培训的第一课,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最怕走失。”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2015年,电视剧《嘿,老头》让千家万户知道了一种并不罕见的“罕见病”——阿尔茨海默症,也被称为“老年痴呆”或“失智症”。“不可逆”的阿尔茨海默症,常常让家人对老人的照顾变得困难,而当子女冲破疑虑决定寻求专业照护时,护理资源的匮乏却成为横亘在家庭面前的难题。

 

家庭难题,看护老伴儿差点儿被逼疯   

阿尔兹海默症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常见疾病

李阿姨和孙叔叔是一对相伴了50年的老夫妻,风雨兼程大半辈子,日子过得幸福而平和。直到有一天,老伴儿开始不记事了。

李阿姨介绍,刚开始时,老伴儿经常自己在沙发上坐上好半天,重复着一件事——挑西瓜子,等她来了后就捧出一手心的西瓜子,直说让她吃瓜。后来,他开始忘记自己的名字,再然后是所有人的名字,仿佛是忘记了整个世界。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家里24小时看护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伴儿,也成为李阿姨自己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就像《嘿,老头》的电视剧里所表现的,对普通的家庭成员来说,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症分级体系总体衰退量表即GDS,阿尔茨海默症可以分为七个级别,从第四级开始,老人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缺陷,其瞬时记忆和短期记忆已经衰退,只能记得住很早之前的事儿,严重时还会伴有人格和情绪的改变。”小崔如是说。自2016年来到泰康之家·燕园,她和四级及四级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症老人们已经相处了两年多。

在泰康国际标准失智长者照护体系里,从四到七的四个级别也被设定为四种颜色:绿、黄、红、紫。拿黄色即5级老人来说,他的言语和动作会慢下来,灾难性反应比较多,一支笔的丢失都可能引发狂躁、生气、焦虑、哭泣等情感。而到了六级即红色,老人的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丧失,听不到高音频的声音,听不懂单个以上的词语,常伴有无目的性的游走。

 “阿尔茨海默症是不可逆的,随着级别的递进,老人需要获得的照护和关注也在递增,家人却不懂得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小崔说。

一对80来岁的老夫妇,妻子在来到燕园社区之初,就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被建议介入专业照护,但老伴儿坚持要求自己照顾。生活了半年后,丈夫就遇到非常大的麻烦,老伴儿时常会发脾气、扔杯子、不睡觉,乃至在公共场合出现大小便失禁。举足无措的老爷子,变得越来越焦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频繁去医院看病,失智的老伴儿却爆发得越来越频繁。最终,感觉被“拖垮”了的老爷子也只好放弃自己的主意。

就像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曾指出的:“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失智症后,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

 

准备不足,照顾失智老人是件专业的事      

泰康之家燕园的音乐治疗师陪伴老人

阿尔茨海默症,也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或“失智症”,于1906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会出现记忆力明显变差、言语表达出现困难、判断力变差或减弱、无法操作熟悉的事情、对时间及地点感到困惑、对了解视觉影像和空间关系出现困难、性格特质改变、情绪及行为改变等症状。

相对于一般老人,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为何更为困难?首先,因为丧失了近期记忆,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常会否认既往史,并退回到管状视野。“所以,你要从正面而非侧面同他们打招呼,要主动介绍自己的名字,而不能用像‘爷爷你记得我是谁么?’这样会引起老人焦虑的打招呼方式。”

第二,伴随着阿尔茨海默症的出现,老人们也会出现诸如不愿吃药、不愿穿衣服、不吃饭、不洗澡等挑战性行为。一般来说,即便是被评估为4级的老人,每周也会出现1到2次挑战性行为。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性行为,就成为老人照护中的一大难题。

 “比如,有位老人,在家就不愿意洗澡,入住后还是不愿意洗澡,也不愿意说为什么,护理员整整问了3个月,老人才说是因为水里有钉子会扎人。怎么办呢?我们就角色扮演,假装自己是位医生,先帮他把钉子拔出来,再让他脱衣服检查一下,这才愿意洗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每位老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设计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照护方案。比如,对年轻时喜欢扭秧歌的老人,随时准备好花手绢,需要时陪她扭秧歌;对喜欢赖床、年轻时当过军人的老人,就通过“1、2、3”报数的方式激励他起床;对总以为自己还在上班的老人,每天都带着公文包陪他到楼下视察“工地”。

“照护阿尔茨海默症老人,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极高的情商,是一件很专业的事儿。”护理员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回家的“引路人”,专业、爱心、耐心和高情商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四项品质。

 

护理员不足,千万失智老人等风来   

护理员是一个专业工作,需要掌握专业技能

有人说,阿尔茨海默症是世上最悲伤的遗忘,且至今尚未有任何一种药物或治疗手段可以治愈。全世界究竟有多少老人进入了这种“悲伤的遗忘?”答案是,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2010年,全球有接近2100万至35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到了2015年,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的披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数已上升到4680万名,预计到2050年会增至1.315亿;而到了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2018》的最新数据是,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到2050年的预测数字也扩大为1.52亿。

 “全球每3秒钟就将有1例痴呆患者产生!”报告里的这句话代表着,就在我们数完1、2、3后,身边可能就出现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也因此,阿尔茨海默症被称为继心血管病、癌症、脑卒中后的老年人“第四大杀手”。

具体到中国,有统计显示,到2015年,中国失智患者总数接近1000万,其中因阿尔茨海默症导致痴呆的患者数已经超过600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根据测算,2030年中国失智症患病人数可能会达到2329万的高峰。

从北京来说,能够查到的最近数据是,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万多人,其中失智老年人约占5%到6%。

硬币的另一面,能够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护理人员却极度缺乏。有专家表示,到2017年,全国有近千万的失智症老年人,但与之相对应的,只有60万左右的养老护理人员。北京市民政局2017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里则给出,本市共有在岗养老护理员7000人左右,缺口2.3万人。即便是这7000人,也不是仅仅照顾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观念认知有限,早期干预几乎从零开始    

泰康之家拥有一支年轻却专业的护理员队伍

护理市场如此大的供需不平衡是如何形成的?人才储备是一个难题。

从学校教育来说,全国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学科的高校太少,而即便是设立了这一学科的,理论教育常常也是和实践脱离的。“实际上,全国没有一套教材能教授学生如何照护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小崔举例,以给老人移位来说,即使一位专科学生学习了如何给65岁老人移位的理论知识,遇到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时,他很可能依然束手无策。因为,老人也许不愿意移位,突然间变得暴躁、要打人,可他的认知能力有所损伤,护理员难以通过讲道理去说服。“要想培养出一名成熟的、能够照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护理员,是很难的。在我们这,除了入职后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外,还需要至少半年的实践积累。”

然而,培养出来后,年轻护理员的流失率又很高。高流失率的背后,还是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专业认可度不高,总觉得“做的是保姆的工作”,年轻人难以培养起职业感。“我希望,全社会要更多地认可这个行业,让大家的工作价值得到提升。”

国内资深养老行业专家乌丹星则表示,目前看,社会对于失智养老的认知依然有限,很多家庭对失智老人的照料就是居家看护,如果能够在早期进行专业干预,失智老人病发的频率会降低,病情也会延缓。

“如果你被告知家里的老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绝大多数的反应都是从惊讶开始。”一位负责诊断的业内人士说,一开始,家人会很惊讶地说“啊?怎么可能?”接着就是“你错了,不可能。”然后是“怎么办?家里先照顾着?”最后才是咨询照护机构。

《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2018》就写道:“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真的得了这种病,我们就会被困在养老院里看电视,很多人也正在经历这些。但这是一场悲剧,我们无疑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和评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需求,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事和喜好。”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