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环境信息公开“破冰”之后

环境信息公开“破冰”之后

  破冰

  一条来自当地环保局网站的公开信息,让市民张倩坐不住了。

  张倩最近发现,她所居住城市的环保局在2008年曾公布一份“行政处罚结果”,称当地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锌灰渣和含锌污泥等危险废物,且这些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就擅自转移了,环保局因此对该企业处以罚款5万元。

  这条环境信息之所以会吸引张倩的注意,是因为该企业与张倩家仅有一墙之隔,“产生含锌废物的车间,距我家的直线距离大概只有几百米。”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张倩家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肯定或多或少会有影响,况且我家还离污染源这么近,时间这么久”,张倩如是揣测,她决定找环境健康专家咨询清楚,自己和邻居们多年来受到的环境健康威胁到底有多大。

  在我们身边,“张倩”正越来越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下称《办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环保部在各部委中第一个出台了信息公开的部门规章,关注环境的民众从此有了依法获知环境信息的“尚方宝剑”。

  评价

  《办法》实施迄今已有两年,环境信息公开在各地做得怎么样?

  “在信息公开方面,环保部在各部委中一直是走得靠前的,但环境信息公开在法律制度方面可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各种准备条件、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5月21日,在山东文登市举办的“全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研讨会”上,环保部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做出上述表示。这位负责人还说,两年来,《办法》在施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信息公开的范围如何理解;在依申请公开中,“科研需要”的程度如何界定;公开的形式如何掌握;反复申请如何处理等。其特别提到,企业信息公开“往往都是商业秘密给挡住了”。

  对于中国各地方环保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成效,除了定性的分析,如今也有了量化评价。国内环境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总部位于美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学者,设置了一套名为“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ollution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dex,简称PITI)的评价体系,对全国113座环保重点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给予了评价,通过对当地政府的超标违规记录公示、信访投诉案件处理结果公示、依申请公开等8个指标的系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用户友好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每座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评价,给出了细项得分和总体排名。#p#分页标题#e#

  这份评价报告针对的是113座城市在2008年度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表现。113个城市的平均分刚刚超过31分。

  报告结论认为,在被称为“环境信息公开元年”的2008年,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环境信息公开仍处于初级水平,一些排放强度较大、污染较重的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程度很低。

  报告还发现,污染源信息公开与城市所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后二者均非决定性因素。报告认为,中国的依申请公开艰难起步,“商业秘密”成拒绝公开的借口;环境信息公开的完整性成为最为薄弱的环节。
破冰

  一条来自当地环保局网站的公开信息,让市民张倩坐不住了。

  张倩最近发现,她所居住城市的环保局在2008年曾公布一份“行政处罚结果”,称当地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锌灰渣和含锌污泥等危险废物,且这些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就擅自转移了,环保局因此对该企业处以罚款5万元。


  这条环境信息之所以会吸引张倩的注意,是因为该企业与张倩家仅有一墙之隔,“产生含锌废物的车间,距我家的直线距离大概只有几百米。”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张倩家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肯定或多或少会有影响,况且我家还离污染源这么近,时间这么久”,张倩如是揣测,她决定找环境健康专家咨询清楚,自己和邻居们多年来受到的环境健康威胁到底有多大。

  在我们身边,“张倩”正越来越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下称《办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环保部在各部委中第一个出台了信息公开的部门规章,关注环境的民众从此有了依法获知环境信息的“尚方宝剑”。

  评价

  《办法》实施迄今已有两年,环境信息公开在各地做得怎么样?

  “在信息公开方面,环保部在各部委中一直是走得靠前的,但环境信息公开在法律制度方面可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各种准备条件、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5月21日,在山东文登市举办的“全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研讨会”上,环保部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做出上述表示。这位负责人还说,两年来,《办法》在施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信息公开的范围如何理解;在依申请公开中,“科研需要”的程度如何界定;公开的形式如何掌握;反复申请如何处理等。其特别提到,企业信息公开“往往都是商业秘密给挡住了”。

  对于中国各地方环保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成效,除了定性的分析,如今也有了量化评价。国内环境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总部位于美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学者,设置了一套名为“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ollution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dex,简称PITI)的评价体系,对全国113座环保重点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给予了评价,通过对当地政府的超标违规记录公示、信访投诉案件处理结果公示、依申请公开等8个指标的系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用户友好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每座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评价,给出了细项得分和总体排名。#p#分页标题#e#

  这份评价报告针对的是113座城市在2008年度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表现。113个城市的平均分刚刚超过31分。

  报告结论认为,在被称为“环境信息公开元年”的2008年,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环境信息公开仍处于初级水平,一些排放强度较大、污染较重的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程度很低。

  报告还发现,污染源信息公开与城市所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后二者均非决定性因素。报告认为,中国的依申请公开艰难起步,“商业秘密”成拒绝公开的借口;环境信息公开的完整性成为最为薄弱的环节。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