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养老动态>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

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

  • 来源:北方新闻网
  • 浏览:1061
  • 2010-05-18 18:21:36
  • 我来说两句

人生终将老去,对老年安乐的担忧或期许,同样是给人们带来忧虑和惶恐的因素之一。近期,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教授提出“17年后1000万元都不够养老”,也给人们制造了养老的焦虑。

 

城市家庭模式与未来的老年人

如今的多样化时代覆盖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阻挡。家庭模式的改变,是影响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

家在北京的孙品是典型拥有“421”家庭模式的时代中人,她与丈夫都是“80后”,且都是独生子女,照顾孩子、忙于工作及大量的开支,让两人应接不暇,一两年才回一次老家。

“我们双方父母都在城镇,退休了。很多时候我们很内疚,想从经济上帮助或花时间陪伴他们,但似乎都力不从心。”孙品说。

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让家庭模式整体向“421”的模式转化,即:4个父母长辈、1个孩子和夫妻2人,年轻的夫妻成为家庭的中心和脊梁。计划生育缓解了人口增长,却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压力。

张敏的职业是舞台设计,她与49岁的博导丈夫属城市里所谓的“丁克”家庭。丈夫工作繁忙,有诸多业余爱好,张敏属自由职业,两人在不要孩子的意见上很统一。张敏说:“担心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没有信心带领下一代。我们夫妻的储备中,已专门划出了养老的部分,也打算了晚年的去处,还有未来的活动内容,觉得这样比较省心安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质量都有保证。”

此外,“不婚族”也在当今社会逐渐形成和壮大。生活在上海的林力即将进入不惑之年,她从小家境殷实,个性独立,社团生活丰富,一直未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林力的声音仍充满活力:“必须结婚可能是因为一方不够完整,生活需要相互支撑,我想这是主要的现实原因。一个人发展得相对完整之后,对感情质量要求会高些,婚姻不是重点。我老年可能也会是一个人,养老问题我已做过打算。我肯定会去好一点的养老院,集体生活比较适合我,我一点也不担心。”

 

养老院——重回集体生活

本报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昭君路的一家养老机构时,院中排排坐着的老人们正在音乐声中唱卡拉OK,93岁的陈奶奶拿着麦克风,声音洪亮地唱着戏,女儿正陪在她身边。

陈奶奶有腿疼病,基本不能下地走路,住在这里已经半年多。她对本报记者说,这服务态度挺好的,能按时开饭,但不如家里吃得好。陈奶奶的女儿说,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另外雇佣陪护,负责洗澡,散步等。对此,这里的负责人表示:“我们这有200多位老人,床位全满,我们更愿意接收80岁以上不太能自理的人,因为我们认为只有他们才更需要进入养老院,才有必要接受这样的服务。”#p#分页标题#e#

入住养老院的观念无论是从家庭还是机构来看,都正在改变和进步中。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韩秀云教授说:“我儿时没钱上幼儿园,但我很向往与大家在一起,我老了一定要去养老院,再与大家在一起,实现儿时的一个梦想。”

当入住养老院被作为一种养老方式来憧憬时,中国人“养儿防老”的时代正在渐渐消逝。养老院成为不“靠儿防老”的一个主流模式,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不拖累儿女,同时享受在医疗保健及社团生活方面的便利。在北京一家会员制养老院做义工的林琪,为本报记者转述了68岁的张阿姨的话:进到这儿来,感觉比较安全,比如有病了,一按铃,马上就有人来,心安。伙伴儿也多,热热闹闹,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心情特别好。再有,年纪大了,不想做家务,在家什么都得自己做,在这儿什么都不用操心。”

林琪认为:“养老院确实挺像一个‘老人的幼儿园’,还有一部分‘走读生’,就是每天来享受养老院的服务和人气,参与各种活动,但是仍然住在家里,他们认为养老院又是一个小社会,能让他们再次融入一种社会生活。再者,他们也为进入养老院提前做适应环境的准备。”

据广州《新快报》报道,北方老人为躲避严寒带来的健康危机,冬季迁至南方养老的情形已形成,成为候鸟式养老方式。

据韩秀云教授分析,中国未来的养老趋势将是使用社会提供的养老金,到社会提供的养老院里去养老,无论是高档、低档还是慈善福利型,总会有合适的一所。入住养老院是一种规模经济、以及安全服务的实现,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进养老院会是对自己和下一代很负责任的决定。

 

互助式老年生活

养老院之外的养老模式,也被人们巧妙地选择着。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张平,给母亲在自己楼下租了房子,由于自己工作繁忙,她为母亲办理了享受居家养老这一社会保障。张妈妈说:“社区服务人员和志愿者能上门服务,政府还对这项养老制度给予补贴,我们凭消费券可以购买生活照料、陪伴等服务。”

据资料报道,在法国出现了一种老少共生的养老模式,72岁的老太太安妮与23岁的雷迪原本是陌生人,在一家机构的介绍下,他们住在了一个屋檐下。这家机构是专门为寻找低廉房租的年轻人和孤寡独居的老年人牵线搭桥的,帮助他们创造一个互惠互利的共生环境。年轻人付极少的房租,作为补偿,年轻人会为老人做一些约定好的家务。生活中的交往和照顾彼此对双方都有精神收益。

 #p#分页标题#e#

养老钱从哪里来?

据专家分析,养老金的储备须应对将来养老时的三项支出:一是医疗,二是完成想做的事,三是应对可能的通货膨胀。问题是:养老的钱从哪里来。如果现在开始存钱,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返还的部分,是否足够支付将来的养老费用?

有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时,有一半老人是以价格作为决定因素,24%的老人是以服务好为选择条件。这表明,社会中大多数的老年人收入普通,在选择消费式养老时,自由度不大。

已退休的老人孟大爷对记者说,“除了自己原来的积累,儿女亲友会赞助一部分,其它全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了,总盼着能有增长。毕竟这个部分体现了社会对我们老年人曾做贡献的认可和回报,我们可以寻找到最后的自身价值,也是对社会的信任。”

据本报记者了解,一些金融机构实行的住房抵押养老保险,也是一种较为恰当的交换,老人将拥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评估等接受抵押,并每月付给老人抵押金,老人继续拥有房屋的居住权,直到老人寿终正寝,金融机构将获得房屋产权。这一方式也可灵活帮助老人顺利度过晚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必将会有更多有保障且灵活的政策来关注和帮助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也将会有质量更高的养老方式供人们选择。

 

文章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在线投稿